双减政策,开启新时代教育改革新篇章
“双减”指要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7月24日,中办、国办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政策可以概括为针对校外机构的“三限”、“三严”;针对校内教育的“三管”、“三提”。“三限”:限制机构数量、限制培训时间、限制收费价格。“三严”:严格内容行为、严格随意资本化、严控广告宣传。“三管”:管好教育教学秩序、管好考试评价、管住教师违规补课。“三提”:提高教育质量、提高作业管理水平、提高课后服务水平。
内卷化,引发教育改革大规模改革
内卷,网络流行语,原指一类文化模式达到了某种最终的形态以后,既没有办法稳定下来,也没有办法转变为新的形态,而只能不断地在内部变得更加复杂的现象 。经网络流传,教育界用其来指代非理性的内部竞争或“被自愿”竞争,特别是形成的“剧场效应”,从而引发中国教育教育的改革。
公参民治理,拉开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序幕
“公参民”指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2021年8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关于规范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通知》,就规范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进行部署,确保义务教育的公益性、公平性和人民性,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公参民”学校主要包括三类,或转为公办、或停止办学,符合六独立的可继续举办民办学校。
网络语,反应出中国目前家长对教育焦虑的现状
“鸡娃”是网络流行词,指的是父母给孩子“打鸡血”,为了孩子能读好书、考出好成绩,不断给孩子安排学习和活动,不停让孩子去拼搏的行为。深陷内卷教育和鸡娃大战,举全家之力,将资源和关注倾注到一个孩子身上,任何学业表现的不如人意,都成为压垮学霸家长的情绪稻草。如果说,过去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还只是为人父母的天性,当今一代,生娃而不“鸡娃”就是糟糕的家长,鸡娃是无法接受孩子的平庸,就是高知父母的常态。
生育权,回归家庭
三孩政策,是中国政府今年在儿童节即将来临前送出的一个大礼包。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并指出,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从“双独二孩”“单独二孩”到“全面二孩”,经过十几年循序渐进的调整,生育孩子的权利正逐步回归家庭。
家庭教育是“家事”更是“国事”
2021年10月2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家庭教育促进法。该法将于2022年1月1日起施行。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制定,将家庭教育由旧时期的传统“家事”上升为新时代的重要“国事”。与此同时,也催生了一个网络热词——依法带娃。《家庭教育法》明确责任,强化支持,呼应双减。
五项管理,让中国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五项管理”即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2021年8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关于组织责任督学进行“五项管理”督导的通知》。2021年1至4月,教育部先后印发五个专门通知,对中小学生手机、睡眠、读物、作业、体质管理作出规定。关系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是深入推进立德树人的重大举措。是“双减”工作的重要抓手。
职教高考,打造社会更加公平的教育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职教高考”不是目前高职院校招生时采取的技能型高考,而是在技能型高考基础上的进一步改革,扩大招生高校范围,扩大招生学生对象。力图把“职教高考”打造为与普通高考地位平等的高考,巩固并提升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地位。
任何一个产业、一项竞技
都不能以毁掉一代人的方式来发展
8月3日,一篇题为《“精神鸦片”竟长成数千亿产业》的新闻报道将网络游戏称为新型“毒品”、“精神鸦片”,点名腾讯《王者荣耀》,“任何一个产业、一项竞技都不能以毁掉一代人的方式来发展”。此文在资本市场掀起了轩然大波,A股、港股的游戏板块遭遇大跌,总市值合计蒸发接近3000亿元。令人玩味的是,这则报道在发布后不久便被删除,当日晚间,《经济参考报》又重新发布了修改版本,文章标题被改为《网络游戏长成数千亿产业》,文中关于“精神鸦片”、“电子毒品”等字眼都已“消失不见”。
8月30日,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针对未成年人过度使用甚至沉迷网络游戏问题,提出具体明确要求,着力推动防沉迷工作取得更好社会效果。
强国有我,彰显了新时代中
国青年的志气、骨气和底气
“强国有我”源自建党百年天安门广场庆典上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代表集体致献词,他们高喊“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对党许下了庄严承诺。喊出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志气、骨气和底气。“强国有我”同时入选了2021年十大网络热词。